当前位置:首页 > 基因工程 > 正文

转基因工程的报道-转基因工程的好处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转基因工程的报道,以及转基因工程的好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简述信息一览:

转基因工程成功的案例有哪些?

日本人找到了一种活性氧化分解力很强的大肠菌过氧化氢酶,将其植入植物的叶绿体中,增强了植物的耐旱性。这种转基因植物在强阳光照射下不供水,5天后叶片仍未变化;而普通植物叶片2天后就发黄了。英国科学家把细菌中的一种特殊基因植入油菜等芥子类植物的基因中,培育出一种多烃基丁酸的塑料植物。

转基因大豆 1996年春,美国伊利诺伊西部许多农场主种植了一种大豆新品种,这种大豆是移植了矮牵牛的一种基因。这个新大豆品种可以抵抗杀草剂——草甘膦(毒滴混剂)。草甘膦会把普通大豆植株与杂草一起杀死。转基因大豆的研制是为了配合草甘膦除草剂的使用。

转基因工程的报道-转基因工程的好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体细胞核移植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转基因技术。该方法是先把外源基因与供体细胞在培养基中培养,使外源基因整合到供体细胞上,然后将供体细胞细胞核移植到受体细胞——去核卵母细胞,构成重建胚,再把其移植到假孕母体,待其妊娠、分娩,便可得到转基因的克隆动物。

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和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科学家,分别成功地把细菌抗卡那霉素基因移植到向日葵、烟草和胡萝卜等农作物的细胞中,使这些作物获得了很强的抗卡那霉素的能力。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农作物性状的一个重大突破。

黄骏麒在棉花基因工程育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自70年代末以来,他专注于棉花生物工程育种,独创了花粉管通道法。这项技术通过将外源DNA,如Bt、CPTI、API的杀虫基因和AIAPI的抗病基因导入棉花,培育出转基因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的棉花新品种,以及抗棉铃虫的棉花品种,以及杂交棉组合。

转基因工程的报道-转基因工程的好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转基因鱼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转基因工程组的科学家们,在朱作言院士的领导下,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注入鲤鱼的受精卵,培育出一种带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鲤鱼F1代和另一种具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三倍体鲤鱼“吉鲤”。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

1、转基因植物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最早进行转基因食品研究的是美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第一例进入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食品是1994年投放美国市场的可延缓成熟的转基因番茄。进入21世纪以后,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发展异常迅速,1998年全球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仅2780hm(公顷)。

2、转基因技术,包括外源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受体细胞,以及转基因途径等,外源基因的人工合成技术、基因调控网络的人工设计发展,导致了21世纪的转基因技术将走向转基因系统生物技术 2000年国际上重新提出合成生物学概念,并定义为基于系统生物学原理的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

3、转基因植物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转基因食品的研究。 1994年,美国市场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例商品化的转基因食品——可延缓成熟的转基因番茄。 进入21世纪后,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迅速增长,从1998年的2780公顷增加到现在的规模。

基因工程大事记讲述了什么?

年,丹麦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约翰逊首次提出了“基因”这一名词,用以描述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概念。1944年,三位美国科学家成功分离出细菌的DNA,并发现DNA是携带生命遗传物质的分子。1953年,美国生化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宣布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基因工程奠定了基础。

年 3位美国科学家分离出细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并发现DNA是携带生命遗传物质的分子。1953年,美国生化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宣布他们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奠下了基因工程的基础;1969年 科学家成功分离出第一个基因。1980年 科学家首次培育出世界第一个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小鼠。

基因工程大事记 1860至1870年 奥地利学者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概念,并总结出孟德尔遗传定律。 1909年 丹麦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约翰逊首次提出“基因”这一名词,用以表达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概念。 1944年 3位美国科学家分离出细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并发现DNA是携带生命遗传物质的分子。

关于转基因工程的报道和转基因工程的好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转基因工程的好处、转基因工程的报道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