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蛋白质 > 正文

蛋白质角标-蛋白质的标曲

简述信息一览:

怎么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1、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可由其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故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双缩脲法 双缩脲法是一个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分析方法。双缩脲试剂是一个碱性的含铜试液,呈蓝色,由1%氢氧化钾、几滴1%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配制。

2、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比色法、光谱法和生物学法。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描述:比色法尺度法 比色法是测定蛋白质含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与染色剂反应生成复合物,进而通过比色反应来测定蛋白质浓度。

蛋白质角标-蛋白质的标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间接测定法:蛋白质与某些酸性或碱性色素分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盐沉淀。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未结合的色素,以每克样品结合色素的量来表示蛋白质含量的多少。

4、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哪些如下:直接测定UV法:这种方法是在280nm波长,直接测试蛋白。选择Warburg公式,光度计可以直接显示出样品的浓度,或者是选择相应的换算方法,将吸光值转换为样品浓度。蛋白质测定过程非常简单,先测试空白液,然后直接测试蛋白质。从而显得结果很不稳定。

5、试剂:a、标准蛋白质溶液:用标准的结晶牛血清清蛋白或标准酪蛋白,配制成10mg/ml的标准蛋白溶液,可用bsa浓度1mg/ml的a280为0.66来校正其纯度。 如有需要,标准蛋白质还可预先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氮含量,计算出其纯度,再根据其纯度,称量配制成标准蛋白质溶液。

蛋白质角标-蛋白质的标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翻译的起始过程中有哪些区别

场所不同,真核细胞是在细胞核或者是含DNA的细胞器内转录的。而原核细胞是在拟核或者细胞质(质粒)转录的。(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通常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的,即在转录未完成之前翻译便开始进行。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隔。

【答案】:①真核生物参与起始复合物形成的IF更多。②原核生物mRNA有S-D序列又称RBS(核糖体结合位点),真核生物mRNA有5端帽子结构。

起始氨酰tRNA不同:原核生物的为f而真核生物的起始氨酰tRNA为Met-tRNAMet。(4)原核生物mRNA上有能与16SrRNA配对的SD序列,而真核生物没有这样的序列。(5)原核生物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过程中,30S小亚基先与翻译起始因子IF-1,IF-3结合,通过SD序列与mRNA模板结合。

原核生物无非编码区,在转录和翻译中只以母链为模板。真核生物的转录及翻译受非编码区上的RNA结合酶位点控制,从编码区开始转录和翻译。

原核生物因为没有核膜,所以转录的同时也进行翻译。真核生物转录后,mrna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后,才开始翻译。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翻译的区别

原核生物的***在拟核,原生生物的核区域无核膜包围,则转录、翻译可以同时进行。

原核生物没有内含子,转录更快,而且是边转录,边翻译,是个连续过程,比起真核生物来,效率更高。真核生物翻译比较烦琐,转录需要切去内含子,还需要修饰,而且翻译过程要在转录完成之后,而不是边转录边翻译。

真核生物由于有细胞核,核膜将核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来,因此,转录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翻译则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可见,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隔。上述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后的剪切、拼接和转移等过程,都需要有调控序列的调控,这种调控作用是原核生物所没有的。

考马思亮蓝染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实验中,磷酸盐缓冲

1、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中,样品含有蔗糖和甘油排除:将100mg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ml95%乙醇,加入100ml85%的磷酸,用蒸馏水补充至200ml,此染液放4℃至少6个月保持稳定。标准曲线蛋白质样本的准备:尽量使用与待测样本性质相近的蛋白质作为标准品,例如测定抗体,可用纯化的抗体作为标准。

2、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流程 该方法用于大多数蛋白质的定量是比较精确的,但不适用于小分子碱性多肽的定量。如核糖核酸酶或溶菌酶。去污剂的浓度超过0.2%影响测定结果。如tritonx-100、sds、np-40等。

3、你看看吧,你提到的蛋白或许纯度不高,那些沉淀里或许不是蛋白质,你多搅一会,震荡半小时到一小时,离心去上清,用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去测一下蛋白的量。再多看几篇文献,看看溶剂是否还需要其他成分。

4、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标准曲线制作 (一)、试剂:考马斯亮蓝试剂:考马斯亮蓝G—250 100mg溶于50ml 95%乙醇,加入100ml 85% H3PO4,雍蒸馏水稀释至1000ml,滤纸过滤。最终试剂中含0.01%(W/V)考马斯亮蓝G—250,7%(W/V)乙醇,5%(W/V)H3PO4。

5、因此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蛋白质与考马斯亮蓝结合在2min左右的时间内达到平衡,完成反应十分迅速;其结合物在室温下1h内保持稳定。该法试剂配制简单,操作简便快捷,反应非常灵敏,灵敏度比Lowry法还高4倍,可测定微克级蛋白质含量。不利因素主要是特殊蛋白的结构,缓冲液组分中有干扰试剂等。

常用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哪些,优缺点是什么

双缩脲法是一个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分析方法。双缩脲试剂是一个碱性的含铜试液,呈蓝色,由1%氢氧化钾、几滴1%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配制。当底物中含有肽键时(多肽),试液中的铜与多肽配位,配合物呈紫色。可通过比色法分析浓度,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的波长为540nm。鉴定反应的灵敏度为5-160mg/ml。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是生物化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有四种古老的经典方法,即定氮法,双缩尿法(Biuret法)、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和紫外吸收法。另外还有一种近十年才普遍使用起来的新的测定法,即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

直接测定UV法 这种方法是在280nm波长,直接测试蛋白。选择Warburg公式,光度计可以直接显示出样品的浓度,或者是选择相应的换算方法,将吸光值转换为样品浓度。蛋白质测定过程非常简单,先测试空白液,然后直接测试蛋白质。从而显得结果很不稳定。

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蛋白质的共性,即含氮量、肽键和折射率测定蛋白质含量;另一类是利用蛋白质***定氨基酸残基、酸性和碱性基团以及芳香基团等测定蛋白质含量。常见的方法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酚试剂法及紫外吸收法。

双缩脲法是第一个用比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硫铵不干扰显色, Cu2+与蛋白质的肽键,以及酪氨酸残基络合,形成紫蓝色络合物,此物在54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为什么folin酚法只适合测定浓度低的蛋白质

间接测定法:蛋白质与某些酸性或碱性色素分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盐沉淀。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未结合的色素,以每克样品结合色素的量来表示蛋白质含量的多少。

原理 福林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主要基于蛋白质的肽键与碱性溶液(如碳酸钠)反应形成碱性氨基酸,然后加入福林酚试剂。福林酚试剂是一种弱碱,可以与酸性的氨基酸反应生成一种蓝色的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因此,通过测量样品的吸光度,就可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因而本测定法通常只适用于测定蛋白质的相对浓度(相对于标准蛋白质)。

Folin酚试剂在Cu+的催化下,磷钼酸-磷钨酸盐被蛋白质中的芳香族氨基酸残基还原,产生深蓝色的钼蓝和钨蓝混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745~750nm处。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所形成蓝色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之间有线性关系,可用于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在蛋白质混合物经过粗分离、纯化后,可以得到目的蛋白。

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是双缩脲法的发民,所用的试剂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相当于双缩脲试剂,第二部分为Folin-酚试剂(磷钨酸和磷钼酸混合液)。因此,反应的程序也是分两步进行的。

LoWry法是双缩脲法(BIureT)和福林酚法(FolIn-酚)的结合与发展。其原理是蛋白质溶液用碱性铜溶液处理后,碱性铜试剂与蛋白质中的肽键作用产生双缩脲反应,形成铜—蛋白质的络合盐。

关于蛋白质角标和蛋白质的标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蛋白质的标曲、蛋白质角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