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蛋白质 > 正文

蛋白质羰基检测-蛋白质羰基含量的测定方法

简述信息一览:

羰基是什么?

1、酮分子里的羰基[-C(O)-]常被称为酮基。醛(aldehyde):有机化合物的一类,是醛基(-CHO)和烃基(或氢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醛的通式为R-CHO,-CHO为醛基,CnH2nO是化学通式。醛基是羰基(-CO-)和一个氢连接而成的基团。性质和特征:物理性质:具有强红外吸收。

2、羰基是由碳和氧两种原子通过双键连接而成的有机官能团(C=O),是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等官能团的组成部分。在有机反应中,羰基可以发生亲核加成反应,还原反应等,醛或者酮的羰基还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羰基化合物指的是一类含有羰基的化合物。

蛋白质羰基检测-蛋白质羰基含量的测定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羰基是由碳和氧两种原子通过双键连接而成的有机官能团(C=O)。是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等官能团的组成部分。性质不同 酮基 物理性质:具有强红外吸收。化学性质:由于氧的强吸电子性,碳原子上易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其它常见化学反应包括:亲核还原反应,羟醛缩合反应。

4、羰基是两个键都能连基团的原子团,而酰基则是一端已经连上了一个烃基,只空余另一端的原子团。酰基是羧基R-C=O-OH失去羟基后剩下的部分。而羰基一般就指碳氧双键,可以包含酰基。[tāng jī]羰基 羰基(carbonyl group)是由碳和氧两种原子通过双键连接而成的有机官能团(-C=O-)。

羰基测定时,蛋白质在280nm的浓度是怎么测定的

UV法。这种方法是在280nm波长,直接测试蛋白。选择Warburg 公式,光度计可以直接显示出样品的浓度,或者是选择相应的换算方法,将吸光值转换为样品浓度。蛋白质测定过程非常简单,先测试空白液,然后直接测试蛋白 质。从而显得结果很不稳定。蛋白质直接定量方法,适合测试较纯净、成分相对单一的蛋白质。

蛋白质羰基检测-蛋白质羰基含量的测定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nm的光吸收法 用标准曲线法进行测定。标准蛋白质溶液配制的浓度为0 mg/mL。常用的标准蛋白质为牛血清清蛋白(BSA)。280 nm和260 nm的吸收差法 核酸对紫外光有很强的吸收,在280 nm处的吸收比蛋白质强10倍(每克),但核酸在260 nm处的吸收更强,其吸收高峰在260 nm附近。

nm测定法:在实验室中,常用280nm光波来浓度蛋白质浓度。这是因为,这一波长靠近蛋白质吸收光谱最大吸收点,对于大部分蛋白质都存在准确的判断作用。如果样品中的异物或钯氰离子存在时间过长等原因导致功效下降,可以考虑试用其他波长。

高中生物实验之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

1、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或者班氏试剂,这两种试剂都是 浅蓝色的,加入还原糖出现砖红色沉淀 脂肪用苏丹红,可以发现被染成橘红色 蛋白质有肽键,也就是有双缩脲结构,用双缩脲试剂,变成紫红色 高中生物实验之还原糖的检测 还原糖定义: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

2、原理:柠檬酸钠和碳酸钠均为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它们均可水解产生OH-,与柠檬酸钠-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时,Cu2+和OH-结合,生成Cu(OH)2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3、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关于蛋白质羰基检测和蛋白质羰基含量的测定方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蛋白质羰基含量的测定方法、蛋白质羰基检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