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蛋白质 > 正文

紫外分光度法测蛋白质-紫外光度法测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紫外分光度法测蛋白质,以及紫外光度法测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简述信息一览: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答案】:蛋白含量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有:考马斯亮兰G-250染色法、双缩脲法、福林一酚试剂法、紫外吸收法。(1)考马斯亮兰G-250染色法:考马斯亮兰G-250在酸性溶液中为棕红色,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蓝色,在595nm处有最大的光吸收,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

凯氏定氮法的理论基础是蛋白质中的含氮量通常占其总质量的16%左右,因此,通过测定物质中的含氮量便可估算出物质中的总蛋白质含量(假设测定物质中的氮全来自蛋白质),即: 蛋白质含量=含氮量/16%。

紫外分光度法测蛋白质-紫外光度法测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间接测定法:蛋白质与某些酸性或碱性色素分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盐沉淀。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未结合的色素,以每克样品结合色素的量来表示蛋白质含量的多少。

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可由其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故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双缩脲法 双缩脲法是一个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分析方法。双缩脲试剂是一个碱性的含铜试液,呈蓝色,由1%氢氧化钾、几滴1%硫酸铜和酒石酸钾钠配制。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比色法、光谱法和生物学法。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描述:比色法尺度法 比色法是测定蛋白质含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与染色剂反应生成复合物,进而通过比色反应来测定蛋白质浓度。

紫外分光度法测蛋白质-紫外光度法测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何优缺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限...

优点是:方法简单、灵敏、快速、高选择性,且稳定性好,不消耗样品,低浓度的盐类不干扰测定。缺点是:仪器昂贵,而且不同的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是不相同的,测定结果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受光源、溶液的PH值、比色皿材质、缓冲介质溶液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

优点:有一定专属性,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缺点:准确度不高。

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紫外光分光光度计使用 【实验原理】蛋白质中含有酪氨酸、色氨酸等氨基酸残基,在紫外光28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280nm的光吸收值(即光密度的大小)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由于核酸在280nm也有光吸收,对蛋白质的测定有干扰作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光谱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是讲蛋白质溶液直接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中测定的方法,不需要任何试剂,操作简单且易回收。蛋白质溶液在280nm附近有强烈的吸收,这是由于蛋白质中酪氨酸、色氨酸残基而引起的,所以光密度受这两种氨基酸含量的支配。

综上所述,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考马斯亮蓝法得出的待测蛋白质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需求和样品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需要高灵敏度测定的样品,考马斯亮蓝法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需要准确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似的样品,紫外分光光度法则更具优势。

优点:测量灵敏度高,快速,方便。低浓度蛋白质含量可检测。缺点:容易受溶液中杂质的影响。2 、标准曲线不易做准确。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如下:实验操作步骤:标准曲线的制作。用吸量管分别吸取0、0、0mL00ng.mL标准蛋白质溶液于5只10mL比色管中,用0.9%NaCI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方法如下:实验部分 仪器与试剂:La***echUVPOWER紫外分光光度计;玻璃比色皿一套;考马斯亮蓝G250;牛血清蛋白;超纯水。试液的制备:牛血清蛋白标准溶液(1000ug/ml)的制备称取100mg牛血清蛋白置100ml容量瓶中,加入超纯水溶解并定容。

原理差异: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根据蛋白质分子中的共轭双键在28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的特性,通过测量吸光度值来计算蛋白质含量的。而考马斯亮蓝法是一种染料结合法,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使染料在595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发生变化,从而计算出蛋白质含量。

关于紫外分光度法测蛋白质和紫外光度法测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紫外光度法测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紫外分光度法测蛋白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