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蛋白质 > 正文

噬菌体的蛋白质-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场所

文章阐述了关于噬菌体的蛋白质,以及噬菌体蛋白质合成场所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简述信息一览:

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合成蛋白质提供什么

1、不对。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体内,其它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氨基酸、场所特糖体都是由大肠杆菌提供。但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不是氨基酸合成的场所。所以如果说: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是在T2噬菌体DNA的指导下,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是正确的。

2、A.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我认为是A,因为噬菌体是将自身的DNA注入细菌体内,然后在里面利用细菌的原料***DNA的,并没有将核苷酸原料注入。

噬菌体的蛋白质-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场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侵染指将自身的遗传物质强行输入到细菌体内,从而感染细菌,并在其体内生成后代的过程。

4、选CA:错。先求出1个DNA中有C:5000×2×(50%—20%)=3000,至少共需要C=3000×(100—1)个B:错。错在模板,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噬菌体的DNA(模板)进入细菌体内,其它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氨基酸、场所特糖体和酶都是由大肠杆菌提供。C:正确。

在增殖过程中噬菌体提供了哪些物质

1、噬菌体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它侵入宿主细菌的细胞内,在繁殖时,利用细菌的核苷酸合成自身的遗传物质,然后利用细菌的氨基酸合成自己的蛋白质外壳,装配好后从将细菌细胞裂解释放。

噬菌体的蛋白质-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场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也就是说在整个侵染过程中,噬菌体只提供DNA 噬菌体的DNA***、蛋白质的合成的原料、场所全部由细菌提供。噬菌体含有DNA和蛋白质外壳,不含有核苷酸。

3、是。吸附 注入核酸物质,如DNA;核酸的***、转录及蛋白质分子的合成;装配与释放。

4、模板是自身的DNA,原料和能量来自大肠杆菌。

5、答案是:C。噬菌体增殖过程所用的原料都是细菌提供的,这些知识在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44页。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科学家为什么选择35S和32P分别对蛋白质与DNA...

首先,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是将DNA输入细菌体内,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部。然后利用细菌内的各种物质合成所需的DNA和蛋白质。故子代噬菌体中只有32P而没有35S。其次,子代的噬菌体的蛋白质都是在细菌中合成的,细菌中没有35S,故子代噬菌体中只有32P而没有35S。最后,该实验说明了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因为硫仅存在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组分中,而磷则几乎都存在于 DNA的组分中。用14C和18O等元素是不可行的,因为 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的组分中都含有这两种元素。

T2噬菌体是一种病毒,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和繁殖,所以要想标记T2噬菌体就必须先标记它所寄生的细胞即细菌。用32P标记细菌的DNA,T2噬菌体侵染该细菌后T2噬菌体的DNA就被32P标记了。同理标记蛋白质。

因为噬菌体蛋白质中含S而不含P,而DNA中多数含P而不含S,所以可以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到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DNA分子,噬菌体蛋白质没有进入到细菌中,***出来的噬菌体的蛋白质是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重新合成的。所以,所释放出来的噬菌体不含35S。

因为同位素示踪法最终观察的是放射性,无论用什么标记最终都是看放射性。标记同一个噬菌体,S和P都有放射性,等于没有标记,这是没有意义的操作。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借助同位素原子以研究有机反应历程。即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

很简单 首先,35 S和32 P都具有放射性 其次,S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而P是合成DNA的主要元素,再次,噬菌体外壳是蛋白质,在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而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内 所以,经过分离后,外壳都在上清液中,而噬菌体的DNA跟随细菌存在于沉淀物中。

噬菌体侵染实验能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不能。这个实验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在这个实验中蛋白质留在了大肠杆菌的细胞外面,没有进入细胞。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该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侵入的只是其内部核酸,蛋白质外壳仍然吸附在细胞外面没有进入。我们无法判断蛋白质进入后是否起作用。所以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只能说明DNA遗传物质,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应该是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正是因为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中,没有参与子代噬菌体的形成,也就是没有在亲代与子代产生连续性,说明了蛋白质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没研究蛋白质在遗传中的作用?有的他的作用是什么...

1、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楚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DNA哪一个才是遗传物质。噬菌体所含有的S元素绝大部分集中在蛋白质外壳上,所以标记蛋白质外壳时,使用35S。当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搅拌离心,液体分层。由于细菌比较重,所以沉在下面,而噬菌体较轻,在上面。

2、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无法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所以无法知道蛋白质对遗传是否有作用。

3、对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标记后,对子代噬菌体的分析说明了,进入细菌体内的只是噬菌体的DNA,其蛋白质留在外面。因此自然就不能知道蛋白质在遗传中的作用,因为它没进去,没能有机会参与,(相当于它只是个无关变量,不在研究范围内)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蛋白质是否有遗传能力。

4、因为,噬菌体侵染实验中只有DNA进入到大肠杆菌体内,可以证明DNA的作用,但是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体内无法看出蛋白质的作用,也就不能说明它到底是不是遗传物质了。

5、本实验只能得出DNA是遗传物质,但蛋白质是否是遗传物质不可确定,因为蛋白质未进入细胞。——这是当时生物老师说的。而且在正规出题中不会出到这种生物界尚有争议的话题,这也是当时老师说的,有的时候要根据题干具体分析,给你的材料上怎么说,你就跟着怎么说。

6、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后代的。这个实验除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外,还能证明当它侵蚀细胞时,DNA进入细胞内,而蛋白质留在外面,然后DNA利用细胞内的物质生成自己的蛋白质,同时DNA进行***,这样DNA和蛋白质又组成了噬菌体。还证明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而且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关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场所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场所、噬菌体的蛋白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

随机文章